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蓝狮平台主管 > 新闻动态 > 1978年10月,我结束了4年的士兵生活,被教导员任命为二排排长

1978年10月,我结束了4年的士兵生活,被教导员任命为二排排长

发布日期:2025-01-22 21:51    点击次数:152

“你小子,准备好了没?”连长的声音在夜色里突然响起,像一声闷雷,把我的心猛地敲了一下。我抬起头,看见他站在月光下,脸上的表情严肃得让我有些发慌。他盯着我,眼神像是要把我看穿,我握着搪瓷缸的手紧了紧,声音低得像蚊子,“准备好了……吧。”

其实我哪儿准备好了?心里乱得像一锅粥。1978年10月,我结束了4年的士兵生活,刚被任命为二排排长。表面上看,这是个天大的好事,可只有我知道,背后的压力大得让我喘不过气。

我是在1974年12月入伍的。那年冬天,寒风夹着雪花,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。我和村里另外几个新兵一起,扛着行李卷,踏上了通往县城的土路。村口的老槐树下,母亲眼圈红红的,嘴里却一个劲儿叮嘱,“小庄,去了部队,就给我争口气,别回来了丢人!”说完,她用袖子擦了擦眼睛,转身就走。我愣在那儿,看着她佝偻的背影,心里酸得不行。

那时候,能当兵是件很光荣的事。我家穷,父亲早逝,家里全靠母亲一个人撑着,日子过得紧巴巴的。母亲把我送到部队,就是希望我能有个出息,将来能为这个家争点光。我心里明白她的苦,可也知道,从此以后,这个家,就得靠我自己撑起来了。

坐了两天一夜的绿皮火车,又颠簸了两个小时的解放卡车,我们一拨新兵到了新兵连。那是一个靠山的小镇,冬天的风从山口吹下来,直往人脖子里钻。新兵连的生活,比想象中要苦得多。每天五点起床,跑步、训练、学习,忙得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。刚开始,我连扛枪跑步都吃力,几次差点晕倒在路上。班长老田看我实在跟不上,就跑到我身边,一边帮我扛着枪,一边拍着我的背喊,“小庄,咬咬牙,再坚持坚持,别掉队啊!”

展开剩余78%

那句话,像一根刺扎进了我的心。我咬着牙拼命跑,腿像灌了铅一样沉,可我不敢停。因为我知道,这一停,不光是丢我的脸,也是丢我妈的脸。

新兵连的三个月,我硬是咬着牙挺了过来。分到五连的时候,连长对我说,“小庄,你虽然个子不高,身体也不算壮,但能吃苦,能坚持。到五连,好好干,别让人瞧不起咱农村兵!”我听了,心里一阵热,点头答应,暗暗发誓一定要干出个样来。

那几年,部队的生活虽然苦,但也让我成长了不少。早晨的号角声,夜晚的站岗巡逻,每天的训练和劳动,像一把锤子,一下下敲打着我,把我从一个农村的毛头小子,锻造成了一个真正的军人。记得有一次五公里越野比赛,我硬是咬着牙跑了个第一,班长老李拍着我的肩膀说,“小庄,你小子行啊!”那一刻,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。

可说实话,这些年的苦,只有我自己知道。训练累得直不起腰的时候,站岗被冻得手脚发麻的时候,想家的时候……这些时候,我只能咬着牙忍着,从不敢流眼泪。因为我知道,只有撑下去,才能对得起身上的军装,对得起家里的母亲。

1978年的秋天,我接到通知,让我去做一次体检。当时心里就有点不安,觉得是不是有什么事要发生。果然,没过多久,连队开了个会,教导员在会上宣布,从即日起,我被任命为二排排长。这消息像个炸雷,把我炸懵了。我虽然早有预感,可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,心里却一点儿都高兴不起来。

说实话,我心里清楚,自己资历浅,能力也一般,排里还有不少老兵,资历比我深,能力比我强。我一个刚当兵不到四年的小年轻,凭什么当这个排长?果然,消息一传开,排里就炸了锅。老兵陈三私底下说,“这小庄才当几年兵啊,凭啥当排长?”还有人跟着附和,“就是,咱们这些老兵都没轮到他,凭啥呀!”

这些话像针一样扎在我心上。我心里窝火,可也知道,这话不是没道理。那几天,我整个人都蔫了,吃不下饭,睡不好觉,连长看出了我的不对劲,就把我叫到操场边,陪着我抽了根烟。他看着我,语重心长地说,“小庄,当个排长不容易,光靠命令可不行。你得让大家服你这个人,才能服你的官。记住,低调做人,高调做事,别让人觉得你飘了。”

连长的话让我有点醒悟,可我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。直到有一天,排里组织五公里越野训练,老兵陈三故意磨磨蹭蹭,不听指挥。训练结束后,我把他叫到一边,问,“三哥,你是不是觉得我当这个排长,不合适?”他瞥了我一眼,嗤笑道,“你自己说呢?”

陈三的话让我心里一阵发堵,但我没吭声,只是点点头,说,“要不这样,咱俩比一场,看谁跑得快!”陈三愣了一下,随即笑了,“行啊!跑就跑!”

结果,那天的五公里越野,我拼了命跑在了陈三前面。他喘着气,看着我,竖起了大拇指,“小庄,你行!”从那以后,排里对我的态度慢慢有了变化,大家开始愿意听我的指挥,训练时也更卖力了。

可就在我以为一切都步入正轨的时候,事情却突然来了个意外的转折。

有一天晚上,连长叫我去他的办公室,说有个紧急任务,要让我带几名战士去执行。我问是什么任务,他却没说,只是让我挑人。我心里有些忐忑,但也没多问,只挑了几个平时表现不错的战士。第二天,我们接到的任务是去附近的乡村救灾——连续的大雨让河堤决了口,村民们的家被淹,急需支援。

到了现场后,我才发现,情况比想象中要严重得多。水流冲毁了不少房屋,村民们站在岸边,眼里满是惊慌和无助。我带着战士们扛沙袋、堵堤口,一干就是一整天。就在我们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,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,“小庄,是你吗?”

我一转头,看见一个满脸皱纹的老人站在我面前,眼里满是泪花。我愣住了,仔细一看,才认出他是村里的老何。老何拉着我的手,激动得发抖,“小庄,你还记得我吗?我是你小时候邻村的大队长啊!”我点点头,喉咙却像堵住了,说不出话来。

老何指着远处的一间破旧房子,“那是你家以前住的地方,虽然年久没人住,但我一直留着呢!”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,眼眶一下子湿了。那间小屋,承载了我童年的所有记忆,也让我想起了母亲当年送我参军时的样子。

那天晚上,我坐在河堤上,望着远处的家乡,心里五味杂陈。连长走过来,拍了拍我的肩膀,问,“小庄,任务完成得怎么样?。

岁月如梭,转眼间,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。每每想起那段日子,我都觉得无比珍贵。当年的连长、教导员、战友们,有的已经不在了,有的也失去了联系。但他们的教导和帮助,却一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。

“你小子,准备好了没?”这句话,至今还时常在我耳边响起。。

发布于:黑龙江省